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

时间:2024-07-06 17:51:1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8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通知


2005-03-21

教体艺[2005]2号


  教师教育的开放性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教育要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增强毕业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为培养适应学校美术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部成立课题组研制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课题组在对国内外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课程方案》。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我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审议修订的《课程方案》及《关于<课程方案>的说明》印发给你们。《课程方案》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实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及时总结经验,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以现有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形成。要加快建设一支体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适应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导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规格

  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热爱美术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人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文化视野开阔,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使命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善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把握学校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能胜任学校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 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具有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汉语言表达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方法,能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5.具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分配

  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600—2800学时,按教育部规定,其中公共课程学时数为720学时,专业课程学时数约为1900—2100学时。

  必修课程占专业课程学时数的比例不少于60%。

  实践环节可安排20—22周时间。

  课程安排见下表,表中的选修课是示例性的课程门类。

学习领域
必修课
选修课

美术基础
绘画基础

设计基础(平面、立体)

工艺基础
色彩学

透视学

构图学

造型语言基础

艺用解剖学

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美术教学论

美术教育实习
中国美术教育史

外国美术教育史

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美术理论与历史
艺术概论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民间美术

美术鉴赏与批评
美学

中国画论

西方美术理论

现当代美术思潮

外国现代设计史

美术表现与创造
美术表现

设计与制作
中国画 油画 水彩画

版画 水粉画

雕塑

摄影摄像 多媒体艺术

书法 篆刻

陶艺 纸艺 编织

美术与人文教育
文化艺术名著导读
艺术社会学 艺术人类学

博物馆教育 美术馆教育

地方美术教育资源

视觉文化与传播

世界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

实践环节
军训、社会调查、劳动、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

艺术考察、就业指导等



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的说明

  一、课程设置的背景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育呈现出多元办学模式,以现有高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正在形成。美术学的学科建设在培养目标、指导理念、运作机制、评价方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如何规范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保证人才质量,这对美术学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中小学校美术教师队伍在人文素养、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状不能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对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丰富课程的人文内涵,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突出课程的师范性,立足于为提高国民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美术教育工作者。

  3.强调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克服专业面过窄、分科过细的弊端,把相关的学习内容加以整合,建构具有综合特点的课程。

  4.注重课程设置的开放性,扩大课程平台,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满足不同发展方向的需要,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课程支持。

  三、关于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本方案对培养目标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即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并根据培养目标对本专业的培养规格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

  四、关于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

  本方案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环节。

  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600—2800学时,按教育部规定,其中公共课程学时为720学时,专业课程学时约为1900—2100学时。

  必修课程占专业课程学时数的比例不少于60%。

  实践性课程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可安排20—22周。

  为整合优化有关教学内容,形成综合性课程,同时又保证学生能够建立均衡完整的知识结构,本方案设置了“学习领域”。各个学习领域具有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教育价值,每个学习领域中设置若干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列出了供选择的课程门类。学生修习必修课,每一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覆盖,不能有缺漏,以保证在每个领域中获得必备的知识基础;其中“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两门课程必须全部修习,以体现课程的师范性。

  选修课所列出的仅仅是示例性的课程门类。学校应根据本校教育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发选修课程,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美术教育实习是保证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美术教育实习在保证时间安排的前提下,要妥善合理地分配时段,建议在起始年级就安排美术教育实习,让学生接触、熟悉基础教育美术教育实际,及早培养职业意识。

  五、关于本方案中必修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教育部将组织编写各有关课程的教学指导纲要,供各校参照执行。

关于印发《东莞市政府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工作制度》和《东莞市政府办理市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制度》的通知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


东府办函[2005]91号



关于印发《东莞市政府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工作制度》和《东莞市政府办理市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制度》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市人大议案、建议和市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明确职责,规范程序,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东莞市政府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工作制度》和《东莞市政府办理市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四月六日
东莞市政府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
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工作制度
(2005年4月6日)

  一、为了办理好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促进政府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东莞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是指市人大常委会转给市人民政府办理的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
  三、市政府将由分管副市长对重要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进行协调和督办。
  四、市政府将根据办理进度,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听取、研究有关部门办理人大议案的情况。
  五、市政府督查室为市人民政府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工作机构,负责交办、承办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负责督促检查市政府各承办单位的办理工作;负责审查承办单位的办理结果;负责督促承办单位办理结果的报送。
  六、市政府各组成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为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承办单位,负责主办或协办由市政府督查室交办的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负责与提出相关建议、批评和意见的人大代表进行联络与沟通;负责向相关人大代表所在(或所属)的镇区人大工作机构寄送书面办理结果;负责向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督查室上报书面办理结果。
  七、市政府督查室在接收由市人大常委会转来的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后20个工作日内向负责单位交办;需由两个以上单位办理的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实行会办,由市政府督查室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代表议案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办理。
  八、承办单位认为不属于本单位办理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自收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回,市政府督查室应在收到退办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重新确定承办单位并完成交办。
  九、对代表议案的办理,市政府督查室应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3个月内拟定办理方案报市政府,由市政府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获得通过的办理方案要及时、认真办理,并在下次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之前,将办理情况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十、对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市政府督查室应在交办后4个月内汇集承办单位的办理情况,拟定书面报告报市政府,由市政府将办理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十一、承办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单位,一般应在接办后3个月内完成办理,并上报市政府督查室审定;对涉及问题比较复杂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经交办单位同意,可延期答复,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十二、经审定的办理结果,承办单位经单位负责人签署后,以挂号信形式寄送两份至代表所在(或所属)的镇区人大工作机构,由各镇区人大工作机构负责送1份给代表个人,另1份用于备案。承办单位同时寄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工作机构1份,市政府督查室1份。
多名代表联名提出建议的答复,可由领衔代表所在(或所属)的镇区人大工作机构复印后送达每位代表。
  十三、在送达办理结果的同时,向代表发送征询意见的回执,由代表填写后送其所在(或所属)的镇区人大工作机构转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应将代表回执的复印件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工作机构备案。
  十四、代表对承办单位的办理答复和办理结果不满意的,由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工作机构和市政府督查室责成承办单位重新办理,并在1个月内将办理情况答复代表。
  十五、对市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采用网上办公的方式进行。转办、办理结果的审查等均通过市政府办公网进行,但最终办理结果要以书面形式向人大代表回复和上报市人大常委会及市政府督查室。
  十六、承办单位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分别按以下情况办理:
  (一)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应明确答复代表;
  (二)所提问题列入年度计划解决的,应当先答复代表,问题解决后,再次答复代表;
  (三)所提问题列入规划,将逐步解决的,应将规划的有关情况答复代表;
  (四)所提问题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无法解决,或者所提建议、批评和意见作为参考的,应在答复时作出明确说明。
  十七、承办单位应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对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检查、视察或专项评议;接受持代表证的代表对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询问、视察和检查;接受市政府督查室对办理进度、办理质量的督促检查。
  十八、对办理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工作成绩显著的承办单位,由市人大常委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办理工作不落实、逾期不办或敷衍塞责的承办单位,由市人大常委会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十九、市政府办公室将市直各单位、各镇区办理代表议案及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情况纳入办公室系统年终总结评比。
  二十、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东莞市政府办理市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制度
(2005年4月6日)

  一、为了办理好市政协委员提案,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东莞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市政协委员提案,是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东莞市委员会转给市人民政府办理的提案。
  三、市政府将由分管副市长对重要提案进行协调和督办。
  四、市政府将根据办理进度,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听取、研究有关部门办理政协提案的情况。
  五、市政府督查室为市人民政府办理市政协委员提案的工作机构,负责向市政府直属单位交办市政协委员提案;负责督促检查承办单位的办理工作。
  六、市政府直属单位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为市政协委员提案的承办单位,负责主办或协办由市政府督查室交办的政协委员提案;负责与提案人进行联络与沟通;负责向提案人书面回复办理结果并报市政府督查室备案。
  七、市政府督查室在接收由市政协转来提案后1个月内向承办单位交办;需由两个以上单位办理的提案实行会办,由市政协和市政府督查室明确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由主办单位牵头办理,主办单位要与协办单位沟通、协商后,及时答复提案人。
  八、承办单位认为不属于本单位办理的提案,应自收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回,市政府督查室应在收到退办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重新确定承办单位并完成交办。
  九、承办提案的单位,一般应在接办后3个月内完成办理,经单位负责人签署、单位加盖公章后书面回复提案人,并报市政府督查室备案;对一些难度较大,不能如期办复的提案,应在期限内向提案人说明,同时函告市政协办公室,并争取在年内办复;对确实解决不了的提案,要向提案人说明情况。
  十、承办单位应接受市政协组织的对提案办理情况的视察、调研或走访活动;接受市政府督查室对办理进度、办理质量的督促检查。
  十一、对办理工作成绩显著的承办单位,由市政协给予表彰和奖励。
  十二、市政府办公室将市直各单位、各镇区办理政协提案的情况纳入办公室系统年终总结评比。
  十三、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齐齐哈尔市旅游条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大常委会


齐齐哈尔市旅游条例


(2003年11月28日齐齐哈尔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4月9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 2004年4月20日齐齐哈尔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号公布 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有效开发利用和合理保护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旅游经营行为,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发旅游资源,从事旅游经营,实施旅游监督管理,参与旅游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市旅游局为本市旅游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县(市)、区旅游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旅游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旅游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四条 本市发展旅游业,应当突出鹤文化、北疆历史文化、湿地文化、冰雪文化,以及装备工业基地、绿色食品之都、生态旅游之乡、民族风情等地方特色。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促进旅游开发政策,协调处理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事项。

第六条 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由发展和改革部门会同旅游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组织编制,征得上级旅游管理部门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县(市)、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征得上级旅游管理部门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七条 鼓励境内外投资者开发利用本市旅游资源。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当对开发利用本市旅游资源给予指导和支持。

鼓励生产、经营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发展旅游业的投入,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政府投入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公益性旅游设施建设、旅游资源保护和城市整体形象宣传等。

第九条 政府投入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由旅游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提出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财政、审计部门对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十条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科学开发、保护环境、永续利用、体现特色的方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和设施。

第十一条 建设旅游度假区、旅游扶贫试验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农业旅游示范区,设立装备工业、军事工业的旅游项目,改建、扩建旅游区(点)项目和旅游设施,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在审批上述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以书面形式征求旅游管理部门意见,依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审批。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旅游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在城市主要交通集散地设置旅游地图、旅游公益宣传牌,通往风景区的干道设置游览导向标志,旅游区(点)设置中英文对照的说明牌、指示牌、警示牌、消防等安全标志,并采用国际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旅游区(点)应当合理设置生态停车场、环保型公厕、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紧急救援和游客服务中心。

第十三条 禁止在旅游区(点)采石、挖砂、建坟、取土、开荒、填塘、非法采伐树木、捕猎野生动物、倾倒固体废弃物、排放污水和有害气体等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

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在旅游区(点)采矿。

禁止在旅游区(点)内建设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资源的项目。

旅游区内不得随意设置广告牌匾,禁止乱贴、乱画、乱刻等损害旅游景观的行为。

第十四条 旅游经营企业应当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

旅游经营者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严格执行服务标准,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五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健全安全防范设施。

旅游经营者经营惊险旅游项目,其设施应当经过质量技术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运营。旅游管理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应当加强监督,定期检查。

第十六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租用经交通、旅游部门共同认定的客运工具运输旅游者。

第十七条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第十八条 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旅游投诉制度,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号码、网址,对旅游者的投诉应当及时受理,认真查处,尽快答复。

第十九条 旅游者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双方协商解决,向旅游管理部门或者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服务未达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二)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因其自身过错未达到书面合同约定的;

(三)旅游者的人身和财物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

(四)旅游者的人格尊严、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受到侮辱和损害的;

(五)其他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条 旅游者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履行书面合同或者约定的义务;遵守旅游秩序和旅游安全、卫生管理规定;爱护旅游资源、设施和生态环境;尊重旅游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第二十一条 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营私舞弊,侵害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的;

(二)违反法律、法规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者收受旅游经营者财物的;

(四)违反规定进行处罚的;

(五)其他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未经过旅游管理部门同意,擅自建立旅游区(点);擅自在旅游区(点)修建、扩建景点等设施的,旅游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城管等部门责令停建或者拆除。

第二十三条 旅游经营者服务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未履行旅游安全责任的,旅游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业整改。

第二十四条 破坏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损坏旅游设施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导游人员违反规定索要小费的,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由旅游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视情节给予警告、处罚直至责令停业整改。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